目前时期改进和加强劳动管理工作的几项任务
1983年10月26日同政务院负责干部的谈话
现在,劳动管理工作没能按照党的政策要求搞好。今年以来,我多次强调了改进劳动管理工作的问题,可是经济部门领导干部仍没有抓紧这项工作。像现在这样做劳动管理工作,是不能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
我常说,在领导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方面,劳动管理工作是始终要狠抓的极其重要的工作。
在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主人是劳动群众。在社会主义社会,不消说生产的直接承担者是劳动群众,就是经济管理的承担者也是劳动群众。劳动管理工作是直接以生产和管理的承担者——劳动者为对象的经济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也就是使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尽到主人的责任,起到主人的作用的工作。只有加强劳动管理工作,使劳动者在经济上尽到主人的责任,起到主人的作用,才能有力地促进生产和建设,才能成功地解决计划工作和设备材料工作等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归根结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能不能取得成果取决于怎样进行劳动管理工作。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我们应做的工作是非常多的。明年是第二个七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我们在完成了第二个七年计划之后,紧接着要实施新的远景规划。我们准备在新的远景规划期间,开展实现党的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十大远景目标的斗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十大远景目标,是很高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大大增加生产能力。需要增建冶金厂和化工厂,更多地修建发电站,还要开发新的煤矿及其他矿山。要大搞基本建设来增加生产能力,就需要有很多劳力,可是我们的劳力来源有限。我们要想方设法解决劳力问题。
解决国家劳力紧张问题的途径,不是别的,而是改进和加强劳动管理工作,有效地利用现有劳力。如果周密细致地做好了劳动管理工作,那么,用现有的劳力也能解决不少国家的劳力紧张问题,更多地进行生产和建设。
改进和加强劳力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合理地配置劳力。
合理配置劳力,对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劳力平衡、有效地利用劳力、消除劳力浪费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很早就强调,在配置劳力方面,要遵守正确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平衡、按能力和体质各得其所地配置劳动者的原则。但是,劳动管理部门干部没能按照党的政策要求去合理配置劳力,致使有的地方因缺劳力而吃苦头,有的地方则又人浮于事,浪费了劳力。尤其是机械工业部门有很多剩余劳力。
据对某机械厂的了解,同机床的数量相比,操作工过多,间接生产部门的劳力比重也大。机械厂里,开动机器进行生产的人应该多,可是闲着的人或在次要部门工作的人却很多,这样,全员劳动生产率就不高。
分析一下机械厂完成每月生产计划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有很多剩余劳力。现在,有不少机械厂因为上旬得不到足够的材料,致使完不成计划,而一到下旬领到了材料,就搞突击来完成月计划。如果厂里剩余劳力不多,那么,即使搞突击,也是很难完成月计划的。机械厂劳力潜力很大,归根结底,说明闲着的人多。在社会主义社会,最危险的是产生不劳而获的人。不劳而获的人多了,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可能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有人人都工作,才能增加国家的财富,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有些企业有剩余劳力,造成劳力浪费,其责任并不只在于该企业的干部,劳动管理部等部委的干部也有责任。现在,一要求增加些生产,企业就盲目地要求增加劳力,要复员军人劳力啦,又要什么什么劳力啦,等等。下面要的劳力,劳动管理部等部委又不具体地了解一下,就给调配。这样是无法消除浪费劳力现象的。劳动管理机关不要因为下面要劳力就盲目分配给他们,而要具体了解一下情况,按实际需要调配劳力。同时,要加强领导和监督,使企业搞好劳力安排,尽量减少辅助部门和间接生产部门的劳力,提高直接生产部门的劳力比重。
正确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劳力平衡,是劳动管理机关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劳动管理机关要坚持正确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劳力平衡原则的同时,还要优先补充煤矿及其他矿山等采掘工业部门的劳力。
要增加农业生产,就必须解决农村劳力问题。现在,农村里没有多少青壮年劳力,农活几乎都由妇女来做。因此,一到农事季节,就动员大批劳力到农村去支农。只要给农村多分配些青壮年劳力,那么,在目前条件下,也能大大增加粮食生产。要向农业部门供应足够的拖拉机、插秧机、起秧机等各种农业机械,有力地促进农业技术革命;同时,还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农村劳力中的青壮年劳力的比重。
劳动管理工作中再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把技工固定下来。
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是培养生产者的创造能力的工作,它在劳动管理工作中占着重要的地位。现时代是科学和技术的时代,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日益加强。如果不根据技术革命在有力地开展、国民经济不断以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现实条件,去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就不可能有力地促进生产和建设。然而,有些经济部门的领导干部仍然不想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来增加生产,而只想通过增加人数来增加生产。经济部门的领导干部由于抱着落后的思想方法,乞灵于人海战术,所以对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现在高等中学毕业后刚进入工厂的工人中产生设备事故,也是同经济部门的领导干部没有做好提高他们技术水平的工作有关系的。
我们要周密细致地进行提高劳动者技术水平的工作。不能认为劳动者长期在生产第一线工作,他们的技术水平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劳动管理机关要健全并运用好技术学习体系,做好技术等级审定工作,以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特别是要深切关注提高高等中学毕业后分配到生产第一线的工人的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熟练地操作机器设备。
要把技工固定下来。有一年,我同郑准泽同志一起,坐车去海州,在车上讨论过修炉工问题后,着重强调过把修炉工固定下来的问题。在那以后,我又多次强调过固定技工的问题。然而,仍然没有消除随便调动技工做其他工作或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把技工调到别的地方去,以致削弱了技工队伍的现象。技工队伍削弱了,就不能很好地经营管理企业。
劳动管理机关要加强监督,防止随便调动技工去做其他工作或调到别的工种去的现象。特别要切实采取措施把特种技工和高级技工固定下来。
今后,将有很多现代化企业建成投产。对新投产的企业的技工劳力,也要有远见地培养。
劳动管理工作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是加强劳动纪律,并很好地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纪律是劳动者作为国家的主人和生产的主人,在为社会、为自身进行劳动的过程中应当自觉遵守的行动准绳。只有加强劳动纪律,才能充分利用劳动时间,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部门的领导干部,要教育劳动者对劳动纪律具有正确的观点,在劳动生活中自觉地遵守纪律和秩序。
在加强劳动纪律方面,使所有劳动者都充分利用480分钟的劳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社会主义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本来,8小时工作制是工人阶级经过长期的斗争争取到的。工人阶级从登上历史舞台的初期起,就提出要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并为此进行了斗争。我国在解放后才用法律规定了8小时工作制。由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任何人都无权违反。然而,仍然发生不少没能完全利用480分钟工作时间的现象。有些干部在工作时间里任意召开会议,或者组织社会动员工作,以致影响了革命的劳动生活风气的树立。经济部门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在遵守480分钟工作时间方面树立榜样,而且还要周密细致地做经济组织工作,使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紧张地工作。特别是要使劳动者严格遵守上下班秩序,杜绝旷工现象。
要很好地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就要给他们创造安全而文明、卫生的劳动条件,同时还要让他们及时休息。人的健康,离不开休息。只有让劳动者及时休息,他们才能消除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疲劳,更积极参加生产活动。
在艰苦的抗日武装斗争时期,我也对队员的休息予以了深切关注。无论时间多么紧迫的行军,我总是在行军一个小时左右以后,让队员们休息15分钟左右。行军一个小时后,休息15分钟,就能消除在行军过程中产生的疲劳。队员们在休息时间解小便,重新系牢背囊带,抖掉鞋里的沙土。让队员们休息15分钟后,再派传令兵到各连去了解是否做好了行军准备,然后下达出发命令。我亲自率领的部队,因为及时得到了休息,没有一个在行军中掉队的,都准确无误地在规定的时间到达了目的地。但是,有些指挥员光想行军路程远,时间紧迫,就没有让队员及时休息,而让他们继续行军。因此,队员们不仅在体力上感到吃力,而且背囊带松了,也没法系牢;鞋带断了,也不能重系。这样一来,无法切实保证行军速度,反而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以致影响了战斗行动。
经济工作也一样。劳动者如不及时消除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疲劳,就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经济部门领导干部哪怕自己不能及时休息,也要让工人及时休息,及时休养。特别是要关心煤矿及其他矿山等劳动繁重部门的劳动者的休息、休养和疗养。劳动管理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合理制定劳动定额,正确实行社会主义劳动报酬制。
劳动定额是劳动计划化的基础,可以说是衡量劳动结果的尺度。只有合理制定劳动定额,才能搞好劳动计划工作,才能准确评价劳动的结果,并以此为基础正确支付报酬。
战后恢复建设时期,国家的劳力情况非常紧张,可是由于我们合理制定了劳动定额,周密细致地进行了劳动管理工作,得以促进了恢复建设工作。战后恢复建设初期,建筑业没能采用装配式方法,而用了工人们把砖背来用手砌的方法。那时,我们制定出劳动定额,如砌砖,一天要砌多少块;背砖,一天要背多少块等。对超额完成定额的,多发工资;没有完成定额的,就少发工资。劳动管理机关每年一次派干部到企业去调查劳动定额定得是否合理,如有不恰当的地方,就重新制定。现在,没有多少领导干部对制定劳动定额予以关心了。因此,不少企业是在没有明确的劳动定额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
劳动管理机关要派人到现场去全面地了解一下劳动定额,然后需要修改的就修改,需要重新制定的,就要重新制定。劳动定额应当在准确地评定了生产过程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劳动定额不是一成不变的。劳动定额必须按照劳动者思想觉悟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流程的现代化不断更新。劳动管理机关要经常地进行调查研究和重新制定劳动定额的工作。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报酬的基本形式是工资。只有合理支付工资,才能很好地保障劳动者的生活,才能激发他们对物质利益的关心。支付工资,最重要的是克服平均主义。支付工资搞平均主义,就要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上就会出现游手好闲的人。工资要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特点,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企业还要合理运用追加劳动报酬支付形式奖金制、奖励制和津贴制。
在劳动管理工作中搞好组织工作,合理配置并有效地利用劳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育所有劳动者,使他们具有诚实的劳动态度。当然,在我们的社会里,劳动者把劳动看作神圣而光荣的事,为社会、集体和自身的幸福,在各自的岗位上诚实地工作。访问我国的外国人都对我国劳动者勤劳诚实的劳动态度感叹不已。但不能因此就忽视使劳动者具有诚实的劳动态度的教育工作。
今天在我国,全体人民都有着适合自己的专长和能力的工作岗位,不为吃穿、供子女上学念书、治病而操心,都同样地过着幸福的生活。如果不根据劳动者生活的日益富裕,很好地进行教育,就有可能在他们中出现拣轻避重、好逸恶劳的现象。如不很好地教育没有受过剥削和压迫的新一代,那后果就会更严重了。
我们要使所有劳动者都认清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性质,自觉地、认真地进行劳动。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摆脱了剥削和压迫的劳动者自主的、创造性的活动。与在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成了光荣而有意义的事情,劳动的结果完全用来实现祖国的繁荣、增进劳动者自身的福利。这就是社会主义劳动的本质特点。
今天在我们的社会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什么工作,都是为祖国和人民的光荣任务。不爱自己的职业,是旧思想残余的表现。在我国,人们的骄傲和自豪,并不在于做什么工作,而在于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富强发展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在我国,不管在哪里做什么工作,只要是发挥自己的一切智慧和热情勤勤恳恳地工作的人,就受到社会的尊敬和爱护。
我们要加强劳动教育,大力开展向默默无闻的英雄学习的运动,使所有劳动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管人前人后,都以主人翁的态度认真负责地参加为祖国的繁荣和自身的幸福的劳动,不断地建立劳动功勋。
要经常地检查企业的劳动管理工作情况。
我任内阁首相的时候,是经常地检查企业的劳动管理工作,及时纠正缺点的。因此,那个时候劳动管理工作搞得很好。今后要经常地检查企业的劳动管理工作。中央人民委员会和政务院如果每年检查劳动管理工作有困难,那就两年检查一次。检查的时候,要具体地了解党关于劳动管理工作方针的执行情况,如有不对的,就要及时加以纠正。要防止出现借口杜绝劳力浪费,便不考虑各企业的实际情况,胡乱裁减劳力的偏向。
必须加强劳动管理部门干部的作用。目前时期能不能改进和加强劳动管理工作,取决于如何加强劳动管理部门干部的作用。劳动管理部门的所有干部,要认清自己任务的重要性,为改进和加强劳动管理工作而努力奋斗。